大冶环地桥“武林孔子”开业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10-20 10:54
微信图片_20251017181834_493_15.jpg荆楚网(湖北日报)(来信:韩凯奇、罗猛)“以前听说过孔子拳,现在亲身体验了才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妙!” 10月16日上午9点,伴随着嘹亮的口号,首期“武孔子”培训班在大冶市环地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拉开帷幕。 据悉,该镇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孔子拳传承保护与新时代文明实施工程结合起来,以伟大传统文化滋养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旨在坚定文化自信,让古老的武术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据了解,孔子拳起源于大冶,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受当地矿冶文化影响,农耕文化和浓厚的当地武术技艺,被称为空门、孔武门、孔拳。拳法浑厚,步法坚定独特,起跳回膝如鹤飞翔,动作灵活如猿。 训练区内,学员们在70多岁的孔子拳第十一代传承人殷德福的精心指导下,从最基本的抱拳、马步、弓步等动作开始,认真学习每个动作的要领。 尹德福的拳法刚柔相济,底蕴深厚。在教学过程中,他不仅传授拳术,还讲解武术的修炼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渊源。学生们反复参与。他们举起拳头,对传统文化充满热情。 “训练后我感觉很舒服。我一定会带我的朋友下次就结束了!”参与课程的学生叶惠玉说道。从陌生到熟悉,大家不仅感受到了孔子拳的独特之美,还在强身健体的过程中触摸到了文化的脉搏。活动现场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传承”的生动实践课堂。 第一阶段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武林孔子”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开端。环地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项目建设,定期组织一系列演练活动,吸引更多群众了解和学习孔子拳术;同时,他们将不断拓展传承之路,努力将“武孔子”发展成为环地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特色,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更加耀眼。培训当地人。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