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树科技、国盾量子、千脑科技……许多以前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凭借“绝活”,近年来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宠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巨人”企业。
“十四五”期间,我国专业化中小企业数量从不足4万家增加到14万多家,“小巨人”企业数量从5000多家突破1.76万家,增长两倍多,凸显了我国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其激烈程度从一组数字可见一斑:“小巨人”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的比重为3.5%,贡献了营业收入的9.6%、收入的13.7%。
现代工业的精密度和集成度越来越高,越来越更加强调全产业链的紧密合作、高效合作,这也意味着分工日趋细化。例如,一辆汽车有数千个部件,其中包括 1000 多个光学芯片。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凭一己之力“称霸世界”,而必须依赖无数在利基领域表现出色的“小巨人”公司。不要低估螺丝、阀门和电缆等看似不起眼的备件。从火箭发射到万米深潜,无论多么尖端的“黑科技”,都离不开无数“小巨人”构筑的坚实工业基础。
当前,世界世纪变革正在加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取得成果。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培育壮大科技领先企业,支持科技进步”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培育独角兽企业”,以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抢占科技进步制高点,不断催生新生产力。
新生产力是以创新为引领,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道路,具有高技术、高效率、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状态。中小企业体制机制灵活,善于抓住市场机遇,快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推出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让更多“小巨人”企业站起来,成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的主力军。
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2024年,中小企业自主研发的有效发明专利比例将达到75.3%,“小巨人”企业户平均拥有发明专利26.6件,平均研发投入超过3000万元。 3000多家“小巨人”企业开展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成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和“领跑者”。
一些中小企业负责人公开承认,他们不惧怕市场竞争。他们害怕的是遭遇“玻璃门”、“弹簧门”,受到不平等对待。对此,从“Opi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精神指引下,以民营企业座谈会提振信心、解决融资难、支持创新变革的一系列政策建议为保驾护航,我国逐步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低层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建设,积极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支持民营龙头企业、企业发展为重点企业和第三方服务商打造综合数字赋能平台;继续对颠覆主流技术的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并购实施“绿色通道”政策……从扩大准入、疏通堵塞、加强保障等方面入手,帮助中小企业加速成长为“小巨人”。
如果说中国庞大的工业体系就像一片森林,那么大量的中小企业就像“幼苗”。只有精心抚育,让更多的树苗长成“大树”,才能使中国生根发芽、不断壮大,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文丨杜明)